人工智能精准缝补环球医疗体系缺口 |
|
长期病患人数日增,医护人员比例却持续萎缩,数字化诊疗可否助医疗业界一臂之力? 向AI医生求诊将不再只是科幻小说情节,智慧医疗时代或许会比想像的来得更快。 虽说很难要求八旬老人从舒适的椅子上弹跳起来,跟随TikTok的最新流行趋势拍摄跳舞片段,但就现在老一辈的科技认知水平而言,使用智能设备进行符合他们年纪的活动绝对不成问题,例如是监测一系列慢性疾病状况,包括心脏病、高胆固醇和糖尿病。事实上,今时今日的银发族(55岁或以上的人)一般都具备足够数字知识,能够在各种健康应用程式、生活健康网站、症状追踪、穿戴式装置和遥距医疗科技中进行操作互动。 随着长者在全球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,数字革命为快将不胜负荷的医疗体系燃亮新希望。这方面的发展来得尤为及时,原因是现在有更多老年人需要长期照护,而具能力照顾他们的年轻业者比例上则越来越少。面对这两大问题,人工智能(AI)和大数据能否提高专业医护人员的工作成效和生产力,协助解决工作繁重、人手不足的情况? 意义重大的变革 已有大量实证显示,AI可以并将会在医疗界作出贡献,以提升公共健康水平、降低成本、改善病患与医生体验,以及切实地拯救生命。 事实上,这项日趋强大的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彰显其价值: 病理学和放射学 不论是基本直接的X光还是复杂的电脑断层扫描(CT),AI演算法都可以在数分钟内分析影像,识别有可能被人类分析员遗漏的癌症或肺栓塞迹象。及时诊断就医至关重要,AI检测早期轻微征兆的速度与能力,足以拯救宝贵生命。 大型科技公司深明尽早诊断的重要性,例如,谷歌(Google)的DeepMind已与英国国民保健署展开合作,开发能够分析磁力共振(MRI)和CT结果、快速识别异常情况的AI工具。 AI驱动的诊断工具 这类系统可以深入审视病患的医疗纪录,透过分析大量数据推导模式和趋势,使潜在健康问题可获尽早识别。若干眼疾和阿兹海默症的患病风险因此可比常规诊断早几年发现,提早开始预防控制。 遥距监察技术 这项技术有助评估在家接受照护的病人健康状况。「虚拟病房」和「在家养老」的治疗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医院病床压力,还可以让老年人自行管理身体状况。智能技术也可全天候提供健康信息,包括跌倒预防与侦测,以及服药提示。 AI机器人辅助手术 透过操控机械手臂,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可坐在电脑控制台前进行微创甚至开胸手术。人类即使再冷静平稳,双手也难免会出现自然微颤,使用机器人可消除这方面的隐忧,稳定提供精准操作,从而减少出血情况、降低感染率、减轻疼痛不适,全面提升患者日后的康复进程。 应用AI技术加强药物研发 AI已成为各大药厂研发部的最新法宝,在多个治疗领域都加快了候选药物筛选和临床试验的程序。 个人化治疗、虚拟看护助理、遥距诊疗 AI技术已在协助这些医疗领域与应用提供更快、更准确、更及时的反应对策。 穿戴式装置 这类装置可用于监测各项生命体征,包括心率、血压、血糖等。此外,胶囊内视镜正逐步取代更为入侵性的健康检查程序,以筛查结肠炎和克隆氏症等疾病。 精神健康 不少年长病患现在都有途径接受焦虑症和抑郁症评估,以及缓减症状的治疗。「脑力训练游戏」的应用程式也可用于减慢认知能力衰退。 应用AI发挥重要价值的医用例子迅速增长,AI在不同的范畴、不同的医疗领域,都可透过人工分析能力,为负担沉重的医疗系统和专业人员提供及时实用的支援。 那么AI会取代真人医护专才吗?不,目前不会,日后大概也没有这个可能。AI无疑可以接手若干任务或协助外科医生进行手术,比如说膝关节成型术等,但人类的判断力和同理心是很难取代的。尽管机器人也可培养出良好的临床护理礼仪,但是护士细心看顾长者,轻抚老人眉额的场景大概永远都不会被时代淘汰。 |
|
|
|
|